三星堆大立人惊现国际象棋棋盘!新八仙爆改职场守护神!一节课种了一片草原
2025年春季学期《3D数字造型》课程作为信息艺术设计系新教学培养方案的第一堂课,面对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,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造型审美能力和对三维空间、实体产品的把控与创意设计能力,为后面的课程提供创意支持,最终完成可落地的实体交互作品。
课程让学生通过解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视觉符号元素,萃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要素,探索用新的设计语言与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,以三维造型的语言来重塑传统文化的视觉造型。打破目前国潮玩具“泛盲盒化”的单一形式,在静态实体产品之上,思考具有感染力的国潮文化产品(实体+数字交互应用)形态。
课程让学生理解“设计语言”的本质与运用原理,知道如何进行三维空间造型的创意与设计表达,从各自的兴趣点出发,进行三维造型的创意与表达,展开对未来情感化数字交互的探索,提出符合年轻人认同感的国潮产品创意设计方案。
课程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,并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大型融媒体项目《千年调》《青铜时代》负责人吴海霞、非遗文化研究专家刘艳和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产业负责人王琪玥,分享她们的设计经验,从文化、品牌、情感、体验4个层面出发,共同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国潮文化产品设计方案。
学生以2个人为一组,创作各自的IP形象,并通过手工雕塑、三维数字化和3D打印完成最终作品。
作品灵感来源于云南传统文化中的“瓦猫”,一种融合了虎与猫特征的守护神兽,古时常被置于房梁之上,寓意驱邪镇宅。在尊重传统瓦猫形象的基础上,融入现代极简美学,以极致简约的身体曲线搭配极具标志性的头部特征,实现了现代设计与云南文化的完美融合。为了保留瓦猫原有的质朴与独特韵味,选择灰黄色雕塑泥进行手工塑形与雕刻,最大程度还原传统工艺的温度与细腻质感。利用3D扫描技术将其数字化,并通过3D打印呈现最终形态,使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辅相成,在传承中焕发新生。
在这次作业中想表达关于成长和挑战的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未来世界里的虚拟花瓶,在一次意外的裂痕中发展了自我意识,最终突破它的桎梏,具备了独立的人格。这次设计结合未来主义美学(Y3k,weirdo core etc.)打造一个成长型IP设计。后续的落地会以虚拟世界为基础,借以社交平台打造和塑造人物形象。最终的作品呈现则以AR 交互呈现,让人物更加贴合虚拟世界身份。
以传统八仙形象为核心,深度融合现代打工人职场需求,打造独具特色的办公文创。其一,重塑八仙IP,既保留传统故事的文化寓意,又融入打工人职场特质,让传统文化IP 迸发现代生命力;其二,以八仙为原型设计 “打工人” 形象,每个角色关联职场祝福,满足缓解压力、提升运势的情绪价值需求;其三,结合八仙性格特点与现代社会新面貌,赋予产品实用工位工具功能,兼具收藏价值、实用性与可玩性,成为打工人情感寄托与实用美观的“办公搭子”,实现传统文化与职场生活的创新融合。
尝试在饕餮文化底色的基础上,重新解读、并塑造一个颠覆传统饕餮印象的反差感形象,赋予虚无飘渺的神兽以贴近大众的情感,拉近饕餮文化符号和当下人们的距离,使其具象化、可触摸。
本作品以三星堆青铜文明为核心灵感,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精髓,设计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文化载体。深度提炼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神树、大立人、太阳轮等标志性文物元素,通过考古学视角解构重构,将神秘的古蜀祭祀符号转化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国际象棋组件,以国际通用智力游戏为媒介,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恢弘图景。
文化在无形之中,构成了记忆的基底。一束天光,折射出一段记忆的回响。故事背景:“一个虚构的未来赛博世界,只剩下零星的废土机器人,穿梭在古老和破旧的赛博空城。C00号机器人,追寻这古代的遗迹,前往神秘的大山之间,尝试解开各种谜团,由此开始了一段时间幻境交织的探索旅程。”我们提出代表着科幻与未来的“赛博格”的概念,希望打造一个富含视觉幻境的科幻世界观,集智能交互产品、衍生动画短片、虚拟世界开发、线上自媒体宣传的综合文化生态。希望打破当下潮玩市场普遍公式化、千篇一律的文创产品现状。通过视觉与概念上的创新,去打造一个更加独特、有趣的,面向未来的科幻潮流IP形象体系。
本次课程借助3D造型的主题进行了一些拓展学习,主要是围绕虚幻引擎VR交互技术来结合“灯火”概念进行一套系列VR场景的前期概念设计,并抽取最后一幕进行交互和场景的细化深入制作。
张灯结彩:灯彩精灵系列IP设计,以元宵节为背景,通过编写世界观、背景故事、角色动画丰富IP细节。选取龙灯和鱼灯作为主要形象,萃取传统花灯元素设计精灵造型,主体颜色鲜艳明亮,营造灯彩明亮的氛围。